其實我從小對畢卡索這個名稱就很熟悉了,

尤其他的畫作風格非常的強烈而又具有個人色彩,

那時當我第一次看到它的畫風時,

我就格外的欣賞!




而這次的展覽,主要也是把畢卡索歷年來的作品出展,

其實我個人有二幅最愛的畫作是-------------雕刻師與坐在紅色扶椅的女子

除了色彩鮮艷外還有少數人們無法發現它的俱有的獨特風格,華麗帶著低調,

在畫中我的眼中看到的是一位少年對於他的女性雕刻非常的期待,

在雕刻的過程中,看著一半的成果來沉思他下一步的下手,

畫中的程現是會好像是看見畫家的內心裡頭去,

而我的心中看到就是這樣的景像,專注做著一件事,

這幅畫也給予我這樣的啟發。

 

 

Woman Sitting in a Red Armchair_坐紅色扶椅的女子

這是畢卡索立體風格的代表做

我在它的內心看到

一位女子坐著椅子上但卻是心事重重的感受

表情中透露些許不安定、沒安全感,

整體畫風表示出無比的綢暢、傷心的意味

這點是我主觀意識看法,畢卡索的畫,就是可以任你自由的想像,啟發了我內心那份孤獨感,

由然而生了,連看畫中也流起淚下與和這個女人一同哭泣.....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台灣歷來最大規模的畢卡索畫展 ~
畢卡索和他的七個女人來了!

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去年休館整修,促使畢卡索畫作在全球七大城市展出,台北之外的六個城市為西雅圖、舊金山、裡奇蒙、赫爾辛基、莫斯科、上海,台北也因此躋身國際藝文重鎮。

繼2008年「驚艷米勒-田園之美畫展」、2010年「燃燒的靈魂-梵谷特展」後,聯合報系今年再次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國際大師級畫展 ~【世紀大師-畢卡索特展】。

【世紀大師-畢卡索特展】是台灣歷來最大規模的畢卡索畫展,本次精選法國巴黎畢卡索美術館62件珍藏原作,橫跨畢卡索七十多年創作時間,包括藍色時期、粉紅時期、原始時期、立體主義時期、古典時期、變形時期、表現主義時期。

藉由不同時期畫作,表達出畢卡索對於「人物」及「情感」的看法,畫中他對生命中7個女人的愛恨情仇、子女的關愛呵護、與畫家父親親密又疏離的微妙情緒,將赤裸真實的呈現給各位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畢卡索精華作品】

● 仿馬內《草地上的野餐》1863 年當馬內的《草地上的午餐》展出時,衣冠楚楚的男士與裸女共進午餐的畫面引起了爭議,這件著名的作品也引起了畢卡索的興趣。畢卡索自1950年代開始以自 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前人的作品,繪製了許多藝術史名作的變體。其中1960-62年間,他以馬內的《草地上的午餐》為藍本,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,包括27幅 油畫、140張素描、以及雕塑和紙板作品等。


 

 

● 雕刻師
雕 塑家及其作品的主題,往往令人想起希臘神話中的畢馬龍(Pygmalion)對於真實的女性興趣缺缺,反而愛上自己的作品。在這件作品中,畢卡索描繪雕塑 家正支著頭注視著他所做的雕像,彷彿正在思考如何進行下一步。此時期畢卡索正在實驗著各種變形的造形,在這作品中對於變形的處理訴諸平面化、圖案化的表 現,他運用大量的線條勾勒出輪廓線,並加上許多曲線切割出不同的區域,色彩就如同填色遊戲般塗繪在各區塊中。此外畢卡索也強調裝飾的效果,他在部分線條的 周圍加上點狀裝飾,使得平塗的色塊變的層次豐富。


 

 

● 有鬍子的男人
自 1911年開始,立體派藝術家如布拉克(George Braque)、畢卡索等人已開始將文字置入畫面中,然而這時的文字仍是畫上去的。1912年以後,他們更進一步將平面的印刷材料拼貼在畫布上再用顏料予 以塗繪,使畫面中出現了異於繪畫的材質,而被稱為立體主義的「綜合期」。這幅作品是畢卡索立體主義綜合時期的代表作之一,他在畫布上拼貼印花布,為了妥善 的調和印花布和油畫的造形和質感,畫中「人物」的形體也用大量的方形組合起來,僅以簡單的線條或色塊來表示其五官和毛髮。


 

Woman Sitting in a Red Armchair_坐紅色扶椅的女子
 
 

1924年布荷東發表了「超現實主義宣言」,雖然畢卡索沒有直接參與超現實主義團體,然而他和該團體中許多的藝術家有著深厚的友誼,其創作也因此傾向將形體做極誇張的扭曲和變形,而被稱為「超現實主義時期」。
此時他的作品呈現出詭異的變形,畫中的人體往往被他刻意拉長、扭曲、甚至分解,然而這些變形並不是平面化的表現,畢卡索反而仔細地刻劃其立體感,使得畫中人物有如怪異的方式佇立或飄浮著。










http://ailipeng.pixnet.net/blog/post/59082554


看畢卡索 畫他7個女人7段情

【聯合報╱記者周美惠/台北報導】

廿世紀被稱為是「畢卡索的世紀」。他百變的畫風,不斷開創人類精神文明的最高層次。即使跨越到廿一世紀,世界各地美術館依舊不斷推出畢卡索回顧展。他,如同一個神話。

與世界同步,今年夏天(六月十八日起),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聯合報系將在台北推出「世紀畢卡索」特展。借自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的六十餘組件油畫及雕塑、版畫,呈現畢卡索各時期傑作。

畢卡索是藝術史少見的全能天才。如詩人余光中形容,許多藝術大師「只是突起的奇峰」,而畢卡索「是連綿的山系」!來台展開前置作業的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典藏部主任Huber Boisselier也說,畢卡索不像其他已成熟的藝術家怯於改變,他永遠在尋找新鮮事、勇於突破。

畢卡索曾說:「孩童時代,我的畫風類似拉斐爾。為了能夠像個孩子般作畫,我花費了一生的時間。」這回特展中,將呈現他在十四歲時所作「赤足的少女」,筆風如古典派大師所為。反之,他在九十歲時所作的「星期日」卻如孩童塗鴉一般,應證了畢氏名言。

「愛情」,堪稱是畢卡索藝術生涯最重要的元素。外界估算,他的情人多達三、四十人,在付出每一段感情時,他會更換工作室、從而呈現嶄新的藝術風貌。

「世紀畢卡索」完整收錄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七個女人的相關畫作。從費南德、伊娃、奧爾嘉、瑪莉‧泰瑞莎、朵拉‧瑪爾、方斯華到最後一任妻子賈桂琳。從這些畫中可以窺見畢卡索與眾情人的恩怨情仇。

畢卡索以瑪莉‧泰瑞莎為模特兒的「裸體、綠葉和半身像」去年五月在佳士得紐約春拍中,以一億零六百四十萬美元(約卅三點六億台幣)售出,稱冠全球。 這回將呈現「百葉窗前沉睡的女子」、「雕刻家」及一幅肖像皆以瑪莉‧泰瑞莎為本。戰爭時期,畢卡索曾以朵拉‧瑪爾為模特兒畫下多幅「哭泣的女人」以象徵他 對戰爭的反感。這回也將呈現一幅朵拉‧瑪爾肖像,畫中她雖未哭泣,但長睫毛與憂鬱神情,彷彿淚光閃閃。

在眾情人中,方斯華是唯一主動求去的。「想必被畢卡索傷得很重」,Boisselier指出。這回呈現的是她與兩名子女一同作畫的情景,可看出她在畢卡索心中的形象,可能母親的身份多於情人。

 

【2011/04/22 聯合報】
LAST_UPDATED2


 

 

巴布羅‧畢卡索

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藝術家巴布羅‧魯伊茲‧畢卡索,相信大家對他都不陌生吧! 於一八八一年誕生在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小鎮,從七歲起就開始作畫了。畢卡索的父親是畫家亦是鎮上美術館的館長並兼任美術教師。

畢卡索巧妙地運用各種不同的素材來創作了多種不同的畫風,除了油畫還有雕塑、版畫以及陶器,是開創現代藝術的領先者。




Picasso 畢卡索

畢卡索 (PICASSO)西元1881年-1973年
享年92歲 生日:10月25日 天蠍座

西班牙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藝術家巴布羅‧魯伊茲‧畢卡索(PABLO RUIZ PICASSO)Pablo 為本名;
Ruiz 為其父姓氏;Picasso 為其母姓氏,

於一八八一年誕生在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小鎮,從七歲起就開始作畫了。畢卡索的父親是畫家亦是鎮上美術館的館長並兼任美術教師。1900年至巴黎,1904年以後定居法國

● 作品數量(有記錄的至少數量):油畫 1876件,素描 7089張 (另外 149本筆記簿內有 4659張素描,雕塑 1335件,陶藝 2880件,版畫 18000張。劇本 2本。

畢卡索巧妙地運用各種不同的素材來創作了多種不同的畫風,是開創現代藝術的領先者。
畢卡索的天賦在於,小時候畫的像大人;成人後,畫作卻能保持童趣,愈老反而畫得愈像小孩



作為青年風格畫家(Jugenstil)的主力,以及維也納分離派(Wiener Secession)的創始人,古斯塔夫•克林姆(Gustav Klimt, 1862-1918)是本世紀初維也納文化圈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他的幾幅重要作品充滿象徵式的裝飾花紋(ornamentik),而其畫作中與性愛相關的主題佔了相當大的比例,一般人甚至稱他的作品有著「沉悶的美感」。
他那大膽象徵寓意的作品,被支持者狂熱的稱讚著,同時卻也受到保守派最嚴厲的批評,而他不同時期的風格改變,也如同他對當時奧地利國家社會的思考,以及他對女人、對感情、對生命、對死亡的種種激情和體會。



▼ 青少年時期 1881-1900
▼ 藍色時期 1901-1904
▼ 粉紅色時期 1904-1907
▼ 立體派時期 1907-1916
▼ 古典時期 1917-1924
▼ 蛻變時期 1925-1936
▼ 戰爭前後 1937-1953
▼ 晚年時期 1954-1973


畢卡索生平與創作

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。
1881年誕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,1973年逝於法國。
終其一生,他總是嘗試著新的和不同的事物
繪畫風格比起其它的藝術家來說有更多的改變。

 

十九世紀末以來人類經歷過的社會變動,戰亂、革命、建設或破壞,以及在其中漂浮的人生色彩的變幻─ 這一切都攝入了畢卡索的照相機式的眼睛,並使之轉形為藝術。畢卡索那種所謂「變色龍」似的演變,恰正是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的縮影。
畢卡索的偉大不在於他的藝術作品的成就本身,而在於其藝術創作所體現的時代精神的力量。他是精力充沛的和平戰士。畢卡索與其他西班牙人一樣喜歡看鬥牛,但他更樂於跟社會上的各種惡勢力和戰爭勢力作鬥爭。畢卡索說:「繪畫不是為著裝飾寓所而作,而是抵抗敵人的攻守武器。」
他同情人民,關心人民的疾苦。他又說:「藝術是悲哀與苦惱的兒女,悲哀才是冥想的溫床。」「畫面上的那些徹底的形與色,埋藏著人物的所有意念與生活的擺盪」。
唯有將畢卡索與整個時代緊緊聯繫在一起,才有可能揭示畢卡索的藝術生涯及其作品的真正奧秘。


現代法國詩人兼批評家卡(Cassou )曾說過:「人們假如要瞭解西班牙精神,往往須從孤獨出發。」又說:「畢卡索是現在這個世上最孤獨的人物。」誠然,他的畫室永遠緊閉,永遠不接受訪問(除了最親密的友人),他是一個永遠守在自己的繪畫世界中之孤獨者。
對於這位被稱為「現代怪物」的畢卡索,我們有沒有一點可以瞭解他的途徑嗎?那就是─ 孤獨的本質、形態的追求、遊戲的精神以及社會的關心。這雖不是一切,但透過這些線索,或可使我們有探索他的世界的途徑,一個豐富而璀璨的世界。然而,他的 世界又是什麼呢?我們若膽敢從那絢爛的表面深挖下去,就可發現一種恆常的特質─ 即西班牙的巴洛克(Baroque )精神,這不是馬蒂斯(Matisse )、勃拉克(Braque )的調和與節制,而是他自己的任性與奔放。其表現的誇張多於約制,力量多於安定,剎那多於永恆。與其說是反省不如說是衝動,與其說是理性不如說是本能,與 其說是秩序的實現不如說是生命的徉溢,這種精神現在仍像巨火般地燃燒於人們的心中。

藍色時期(一九O 一到一九○ 四 ) 被淚水沾濕的藝術、陰鬱谷底的藍色

 

一九○一年秋末,畢卡索無處可銷售他的晝作,三餐不繼,生活日形悲慘,他想起故鄉西斑牙,於是他回到巴塞隆 納,當時正值耶誕節。他留在西斑牙一直到一九○四年。那段時期他埋頭作畫,以悲慘的人生為描寫主題,如乞丐、瘋人、盲者、孤獨的男女等。畫中人物衣衫襤 褸,有的垂頭狀極畏縮,有的眼神滯呆前途茫茫,也有互相依偎顯出絕望無助,也有同坐破落飯館分享寒傖的一餐。畢卡索以單純的背景和充滿悲哀的情調,將這些 對象納入單一色彩中,即是濃烈的藍。畫中形體是病態的纖細,色彩是陰鬱的晦暗,表情是愁眉的煩悶,但卻呈現出整體的美感。測量理性與感性的晴雨計之兩針完 全成為一直線,指著相反的兩個極點。詩人阿波里那爾評:「被淚水沾濕的藝術、陰鬱谷底的藍色」,即指畢卡索的藍色時代。

粉紅色時期(一九○ 五─一九○ 六)
一九0 四年四月畢卡索到巴黎定居,住在拉維孃路十三號。那是一楝破舊的房屋,在蒙馬特西南斜坡上,賈庫勃將之命名為「洗衣舫」。畢卡索在此結交了不少新朋友,其 中有三人影響他至深,那就是詩人阿波里那爾、美國作家史坦因以及成為他情侶的歐麗薇葉。畢卡索和歐麗薇葉交往後,生活愉快而平靜!他的作品立即有了明顯的 轉變,畫面由幽暗轉為明亮,鬱悶的藍色變成柔和的玫瑰色;題材雖仍略帶憂傷,但已無被遺棄的絕望。這短期的粉紅色時代,畫面染上了明朗的粉紅色,對象漸漸 從水底浮升上來,有貼近畫面的特色。因他為對馬戲團充滿興趣,故找來許多團員做為作畫的對象。那正是「粉紅色時期」的開始。

 

分析的立體主義時期(一九○ 九年到一九一二)
畢卡索一點都不想和同時期的畫友走同樣的路,他希望獨自探求自己的解答。一九○ 七年的塞尚回顧展,展出五十六幅,讓畢卡索深受感動。
畢卡索和野獸派畫家不同,他把形態看得比色彩重要,他最關心的是造形問題,因此,當他看到伊伯利亞彫刻時,立刻對那樸素單純的充實量感大為驚嘆,在他給塞 爾勃斯(Zervns )的信中曾提過,「亞維儂的少女們」是從這種彫刻中得到靈感的。非洲的黑人彫刻給畢卡索的刺激也是不能忽略的,一九○ 七年,畢卡索在巴黎「人類博物館」,第一次看到黑人彫刻奔放的變形,立刻就被迷住了。

 

立體主義從塞尚得到很多的靈感與鼓勵,從塞尚考慮過的「色面對主體的配合」更進-步發展到立體主義中的「形的分解及其有秩序的再組合」,如:即使正面的 人,也非要明確畫出鼻子的高度(如「亞維儂的少女們」中央);背面的人也要看到他的臉。這是立體主義的基本認識,也是畢卡索獨創的,即側面人臉仍出現兩隻 眼睛和兩個鼻孔。他認為從單一視點看到的對象,即使離得很遠,人物的表情或感情仍舊會活生生地傳遞過來,因此立體主義乃是尋求形的嚴密秩序之知性藝術,同 時也是最自由的空想藝術。 


 


音樂美樂地(Muzic melody)YY分享









【預購優惠資訊】
201155617
預購雙人套票只要$399(原價$560),限量1萬張!
票價:全票280元 / 學生票250元 / 團體票(20人以上)、敬老票220元

*憑預售票可享語音導覽買一送一
*購票請至: 7-11、全家、萊爾富、博客來

▇ 展覽日期:2011年6月18日至9月18日
▇ 展覽時間:9:00~21:00(週一18:00~21:00休館)
▇ 展覽地點:國立歷史博物館(台北市中正區南門裡南海路49號)

官網:http://picasso.ishow.gmg.tw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丁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